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、专题学习、交流研讨等形式,旨在进一步强化党员使命担当,凝聚绿色发展共识,为党员们的思想与行动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。
清晨的余村笼罩在朦胧的薄雾中,远处连绵的竹海与近处白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水墨画卷。全体党员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,首先来到余村文化礼堂,这里珍藏着改变这个小山村命运的历史瞬间,承载着一段意义非凡的过往。
2005年8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,高瞻远瞩地首次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,这一论断犹如一盏明灯,为余村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“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老照片,记录的是余村当年关停矿山时的场景。”讲解员指着展板上尘土飞扬的影像资料,动情地介绍道。
上世纪90年代,余村依靠开采石灰岩成为全县首富村,但随之而来的是山体裸露、河水浑浊、粉尘漫天的生态灾难,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,村民们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影响。
党员们凝视着新旧对比图,一组数据令人震撼,也引人深思:关停矿山后,余村集体经济收入曾一度从300多万元锐减至20万元,但通过转型发展生态旅游,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30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,实现了从“靠山吃山”到“养山富山”的华丽转身,生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内涵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。
沿着总书记走过的村道,党员们实地考察了余村的生态修复成果。曾经的矿山遗址已变成“两山”会址公园,矿石开采区转型为五彩田园,水泥厂旧址上建起了文创咖啡馆。“这片荷塘下面其实是一个矿坑”讲解员指着“冷水洞”生态湿地介绍道:“我们通过引水造景,把伤疤变成了风景。从卖石头到卖风景,余村人用15年时间验证了“两山”理念的真理力量。”
在余村文化礼堂,全体党员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考察余村时提出“两山”理念的珍贵影像资料,重温了这一科学论断的诞生历程。跟随讲解员的脚步,党员们沿着总书记走过的村道,实地考察余村从“矿山经济”向“生态经济”转型的生动实践。
翠竹环绕的村庄、清澈见底的溪流、蓬勃发展的民宿产业,无不彰显着“两山”理念指引下的乡村巨变,这让党员们深刻认识到,只有坚持绿色发展,才能实现经济、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,才能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朦胧的水汽中,余村宛如被轻纱笼罩着,身处余村仿佛置身于仙境。全体党员齐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纪念石碑前。这座高8.15米(寓意8月15日提出日)、宽15米(纪念2005年)的巨石,已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地标,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,仿佛在诉说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绿色承诺,见证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。
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“沉浸式”学习,让党员们从理论源头到实践样板深刻领悟了“两山”理念的真理力量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把余村经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为谱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。